在以前战场上,周围环境炮弹爆炸声,枪弹声不断,噪音很大,再加上那时候通讯方式较为落后,声音传递比较小,由这两个原因,导致传递时,声音特别嘈杂。所以在战争年代,就必须要求数字必须能非常大声地念出来,传递的声音就更容易辨别。
1(yi)和7(qi)中都带有读音很轻的“i”,这就不利于传递信息了,为了使读出来的音量增大,部队中经过多方汇总实践,最终将:
“1”读作“幺”,“幺”在南方地区代表着最小的意思,比如幺妹就是最小的妹妹,幺叔就是爸爸的最小兄弟,1在所有数字中是最小的,所以就很好区别了。
“7”读作“拐”,7的形状就像一个拐杖,看外形能理解意思。
经过此种改良后,读音音量大大增加,不信?可以将两种读法大声读一下,就能知道效果了。避免方言发音绕
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,是以河北承德为标准采集的,在1956年才开始推广。而在这之前,部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,说话发音有很大的区别,方言混合其中,尤其是南方地区方言特别难懂,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,就有将温州话作为军事密码使用。在这些南方地区不光难懂,而且发音很困难:
“er”和“e”分不清楚;
“L”和“N”分不清楚;
ing和in分不清楚;
j、q和x分不清楚;
这就导致了数字“2”、“9”、“0”的读法各种各样,通讯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经过长期实践摸索,最终将:
“2”读作“两”,“两”本身就有2的意思;
“9”读作“钩”,数字“9”外形像钩子,看外形能理解意思;
“0”读作“洞”,数字“0”外形像洞,看外形能理解意思。
经过此种另类读法,就彻底解决读音音量小、易混淆和发音绕的难题。其他行业、国家语种用法的延伸
在用于军事上,这个读法一直延续到今天。正由于这种读法的独到之处,这个术语就从部队传递到民间使用上。火箭、导弹发射倒计时有使用这种读法,航空中机场与飞机之间传递信息用到这种读法,铁道部门中也使用这种读法,以及其他关系到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地方,都会使用这种防混淆的读法。
其实不光是我们国家会有这种问题,外国人也会有这些烦恼。
英语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语种,但是每个国家的读音都会不同,很久以前印度的一个机长因为对塔机报印式英语,差点酿成大的事故,因此在英语中,事关安全的地方,会将字母使用成一个词来避免因口音不同而理解错误。比如“A”读作“Alpha”,“V”读作“Victor”。
不光是语种上会有这些烦恼,教育界中的英语老师也会有这些麻烦。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:英语老师担心自己的发音,学生有听不懂的,就将选项A、B、C、D读作Apple、boy、cat、dog。以此来使自己的发音更加能被听懂。现代民间的适用性
虽然这些军事数字术语读法有独到之处,但它始终有个缺陷呀——那就是说出来,太“土”了。因此在民间使用中,会考虑其优雅性。假想一个场景:老师在讲台上面念学生的成绩时,120分读成“幺两洞”分,脑补一下这个场景,是不是感觉很搞笑?
因此“2——两;7——拐;9——钩;0——洞”。这四个“土”到掉渣的代表,就很少用了,反而“1”——“幺”,本来民间称呼上使用就很多,南方关于“幺妹”的歌就有很多,反而称呼起来朗朗上口。
现在普通话推广程度已经非常高了,所以读音困难和读音绕已经基本不存在了,但报警属于事关安全性的事情,所以还是得使用军事术语,但又要照顾优雅性,
所以就将“1”读作“幺”,而“0”、“2”和“9”,就分别读作“零”、“二”和“九”了。
“110”就为“幺幺零”
“119”就为“幺幺九”
“120”就为“幺二零”
报警电话110就是读作“幺幺零”,而不是“一 一 零”,所以当遇到歹徒或者其他的情况需要拨打电话时,请放心使用“幺”,不用去怀疑,这肯定是正确的,也绝对不“土”。
。